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张廷玉是清朝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,三朝元老重臣。在雍正帝临终之际,他被特别委任为辅佐乾隆帝的顾命大臣,这一举措显示了他在清朝政坛的重权与深厚的影响力。
尽管在晚年,张廷玉曾多次向乾隆帝请求辞官回乡,但乾隆帝屡次挽留。然而,1750年,乾隆帝下令大内总管带兵闯入张廷玉的家,进行抄家。虽然他们在张廷玉家中搜出了大量银两,达30万两,官员们认为找到了足以定罪的证据,但令人意外的是,乾隆帝没有追究张廷玉的责任,反而让他配享太庙。
-1-
在清朝历史上,张英、张廷玉、张若霭三代祖孙是杰出的汉臣,他们深受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位帝王的宠信,堪称门第显赫,家族荣耀。特别是张廷玉,年仅二十多岁时就因其过人的才智获得康熙帝的赏识,成为康熙帝身边的重要人物。
到了雍正帝即位后,张廷玉不仅成为了朝廷一品大员,还被任命为第一位汉臣军机大臣,深得雍正帝的信任与重用。在雍正帝去世之前,张廷玉更是被特别指派为辅佐乾隆帝的顾命大臣,并获得了死后可配享太庙的殊荣。
乾隆帝即位后,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,虽然最初依然重用张廷玉,但随着满臣鄂尔泰的去世,朝中的元老重臣仅剩张廷玉一人。乾隆帝不愿让一个汉臣独占过多权力,因此决定提拔年轻的满臣讷亲,并通过“满汉同列,以满为尊”的理由,使讷亲在张廷玉之前,这一举措令全朝汉臣感到震惊,但也无人敢提出异议。
展开剩余69%-2-
张廷玉敏锐地察觉到乾隆帝这是在对他进行打压,心生退意,于是多次向乾隆帝请求告老还乡。然而,乾隆帝却始终不答应,反而极力挽留他,表示:“卿受两朝厚恩,又奉皇考遗命,将来可配享太庙。怎能让一位元老臣子离开朝廷,归田终老?”面对皇帝一次次的挽留,张廷玉虽心有不舍,却无奈只能继续留在朝廷中,他行事也变得愈加小心谨慎,毕竟与皇帝为伍,如同虎伴。
经过一段时间,乾隆帝见张廷玉年事已高,已显得力不从心,最终恩准他辞官回乡。临别时,张廷玉仍然忧虑乾隆帝对自己有成见,死后无法入太庙,于是特意提醒乾隆帝不要忘记雍正帝的遗命。乾隆帝表面上答应了他的请求,并为他草拟了手诏,但内心却感到不满,认为张廷玉以先帝的遗命施压。
第二天,张廷玉只让儿子张若澄入宫谢恩,而没有亲自前来,令乾隆帝更加恼怒,传旨要求他第二天再回宫谢恩。然而,谕旨尚未下达,张廷玉就已经亲自前来谢恩。乾隆帝意识到,张廷玉的门生遍布朝堂各地,消息很可能是军机处泄露的,这也是他为何坚持打压这位三朝元老的原因。
-3-
张廷玉辞官回到故乡安徽桐城,原本以为可以享受一些宁静的生活,然而他却未能如愿,乾隆帝并未放过他。
1750年,张廷玉的女婿因贪污被查抄,乾隆帝趁机以此为借口,决定对张廷玉进行清算,便下令抄家。内务总管德保带领人马进入张廷玉的家中,将所有物品翻个底朝天。尽管没有找到任何反清言论或书籍,但他们发现了30万两白银。
德保认为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,便兴高采烈地准备将结果报告给乾隆帝。可是,张廷玉却冷静地拿出一本账册,详尽地记载了这些白银的来源,原来这些财富是他为朝廷效力多年,三朝皇帝的赏赐,每一笔都有来源。
看到这份账册,德保无奈只能将事情如实禀报乾隆帝。乾隆帝读过后,对张廷玉的品行产生了深深的敬意,认为他虽为汉臣,权力巨大,但始终保持着高风亮节,忠诚尽职。
因此,在张廷玉84岁去世后,乾隆帝依据雍正帝的遗诏,让张廷玉成为了第一个被封入太庙的汉臣。
发布于:天津市
